近日,安徽超越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越科技)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發行公告》,該公司的初步詢價工作已于2021年8月10日完成,其股票簡稱“超越科技”,股票代碼“301049”。
公告顯示,超越科技協商確定的發行價格為19.34元/股,以此計算該公司的實際募資金額與預期存在較大缺口。
低市盈率發行 募資凈額僅為計劃的65%
按照證監會制定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超越科技所屬行業為“N77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已經發布的行業最近一個月靜態平均市盈率為22.34倍(截至2021年8月10日)。此次發行價格19.34元/股對應的2020年扣除非常性損益前后取低的凈利潤攤薄后市盈率為13.80倍,低于中證指數公司2021年8月10日發布的行業最近一個月靜態平均市盈率。
根據初步詢價結果,經超越科技和保薦機構協商確定,此次公開發行新股2356.33萬股,不設老股轉讓。按本次發行價格19.34元/股計算,超越科技預計募集資金4.56億元,扣除發行費用6928.92萬元(不含增值稅)后,預計募集資金凈額為3.86億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關注到,超越科技原計劃募集資金約5.94億元,此次該公司未能實現預期募資計劃。超越科技原計劃募集資金中85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9000億元用于擴建固體廢物焚燒處置工程項目,3億元用于廢酸綜合利用項目,3900萬元用于危險廢物填埋場工程項目,8000萬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由此計算,超越科技IPO實際募資凈額僅為原計劃的65%,募資總額為原計劃的76.76%。
招股書顯示,在募集資金到位前,超越科技可根據各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際付款進度,通過自有資金或銀行貸款等方式支付上述項目款項。募集資金到位后,可用于支付相關項目剩余款項及根據監管機構的要求履行相關程序后置換先期投入資金。若此次發行計劃實施后實際募集資金量較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需求有所不足,則不足部分由該公司自籌解決。
2021年業績預計小幅增長
超越科技是專業性處理固體廢物并進行資源化利用的綜合型環保企業,該公司目前主要提供的服務為工業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服務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服務,主要生產的產品為部分工業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產品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產物。
在工業危險廢物處置方面,超越科技的處理能力和經營范圍較安徽省內其他同行業公司具有一定優勢,處置能力排名省內前列,屬于區域龍頭之一。
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超越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38億元、2.58億元、3.08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06億元、8293.64萬元、1.42億元。報告期內,超越科技的凈利潤存在較大幅度波動。
根據超越科技的預測,預計2021年1-12月可實現的營業收入區間為3.73億元至4.27億元,同比增長21.12%至38.82%;預計2021年1-12月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區間為1.57億元至1.81億元,同比增長10.64%至27.6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區間為1.42億元至1.63億元,同比增長7.61%至23.71%。
高志江家族持股97% 稅收優惠占比高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關注到,超越科技的實際控制人為高志江、李光榮、高德堃,高志江和李光榮系夫妻關系,高德堃系二人之子,超越科技是較為典型的家族型企業。截至招股意向書簽署日,其三人共同支配該公司股份表決權合計97%,比例較高。
同時,高志江擔任超越科技的董事長,李光榮擔任公司董事、總經理,高德堃擔任副董事長。據披露,超越科技目前已經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建立了公司治理結構。不過,如此家族式管理框架下,實際控制人仍可能憑借其控制地位,通過行使表決權等方式對公司的人事任免、生產經營決策、利潤分配等進行控制。如果實際控制人濫用其控制地位,將會損害該公司及其他股東的利益。
報告期內,稅收優惠的利潤占比均超過兩成。2018—2020年,超越科技稅收優惠合計占利潤總額比例分別為25.78%、34.16%和21.95%,其中2019年因含有股份支付費用2392.15萬元,扣除股份支付后2018年至2020年,該公司利潤總額分別為1.17億元、1.15億元和1.56億元,稅收優惠合計占比分別為25.78%、27.05%和21.95%,總體占比較高。如果未來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或法律法規出現變動,該公司所享受的全部或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出現調整或取消,將會對其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超越科技工業危廢處置量大幅上升,由2018年的4.72萬噸上升至2020年的7.96萬噸,醫療廢物處置量也有一定程度增長。隨著此次募投項目的投建,該公司產能預計將進一步擴大。隨著業務持續擴張,超越科技的經營決策機制和風險控制體系也面臨挑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將對超越科技上市后表現持續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