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藥業是一家從事甾體藥物原料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主要產品為甾體藥物生產所需的起始物料和中間體,擬在創業板上市。但是,過會后的共同藥業仍有諸多疑問待解。
近期,一份關于共同藥業的舉報材料寄至《證券市場周刊》,該材料聲稱,共同藥業以高于市場價向第一大客戶天津藥業銷售產品,此舉導致公司虛構上億元的收入;此外,公司還存在瞞報環保處罰信息等問題。
通過分析共同藥業招股書,公司前五大客戶中天藥集團(天藥銷售的最終控制方)確實引人注目。2017年和2018年,共同藥業很大一部分銷售收入來自于天藥集團。但2019年起,該客戶采購規模驟然降低,采購品種也發生較大變化。并且,該客戶持股企業同時也是公司的客戶,這一切似乎表明存在異常。而對于環保處罰問題,招股書并沒有披露。
對于相關問題,《證券市場周刊》就此采訪了共同藥業,但公司并沒有接受采訪。
據稱,該份舉報材料也寄至中國證監會、深圳交易所,這是否會對已經通過深圳交易所審核的共同藥業產生影響?
應收賬款劇增
共同藥業主要生產甾體藥物的起始物料和中間體產品。
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共同藥業收入分別為3.34億元、4.37億元、4.65億元、2.0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744萬元、7068萬元、7300萬元、1868萬元;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899萬元、6692萬元、5818萬元、1589萬元。
共同藥業招股書(上會稿)稱,公司2018年度、2019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分別為 6692萬元、5818萬元。因此,公司選擇《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第2.1.2條第一項之上市標準:“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公司業績滿足創業板屬性要求,但其應收賬款卻在不斷增長。
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各期末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9713萬元、9947萬元、1.73億元、2.12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9.11%、22.75%、37.16%和104.70%,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0.1%、16.17%、21.13%、26.87%。公司2019年應收賬款同比大增,增幅達73.66%。并且,隨應收賬款的增加,公司賬齡在1年以上應收賬款的占比也在不斷升高。報告期內,共同藥業賬齡在1年以內(含1年)的應收賬款分別為9627萬元、1.03億元、1.61億元、1.73億元,占比為93.61%、98.09%、88.16%、76.65%。2020年上半年末,公司賬齡在1-2年的應收賬款由2017年年末的410萬元大幅增加至5264萬元。
共同藥業在招股書(上會稿)中解釋稱,公司期末應收賬款金額較高,主要系公司位于產業鏈上游,與下游客戶以賒銷方式結算等因素所致。但這似乎并不是一個非常合理的解釋,因為同業內競爭對手同樣為下游客戶提供一定信用賬期。
共同藥業招股書(上會稿)介紹,公司在國內的競爭對手有賽托生物(300583,股吧)(300583.SZ)、湖南新合新(上市公司溢多利(300381,股吧)(300381.SZ)的子公司,可將溢多利作為公司比較對象)。兩家公司均為上市公司,均具有公開披露的財務數據。
2019年年末和2020年三季度末,賽托生物的應收賬款分別為1.86億元、1.69億元,同比變化8.08%、-22.76%,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9.24%、23.26%,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6.22%、5.89%;溢多利應收賬款分別為5.66億元、6.29億元,同比變化19.12%、4.82%,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64%、43.97%,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2.53%、13.7%。從以上對比可知,上述兩家可比公司的應收賬款增速及相應占比均遠低于共同藥業。
應收賬款不斷增加,加之不斷擴大備貨規模,共同藥業的現金流狀況十分糟糕。
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206萬元、-4789萬元、850萬元和1807萬元,可見公司滿足創業板屬性要求的業績不過是“紙面財富”。
那么,這些應收賬款都來自于哪些客戶呢?
根據招股書(上會稿)披露的公司應收賬款前五名情況,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共同藥業各期末應收賬款第一名均為天津市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天藥集團”),金額分別為4046萬元、5876萬元、5486萬元、5280萬元;而同期公司向其銷售金額分別為9022萬元、1.98億元、4095萬元、1242萬元。
可以看到,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共同藥業對天藥集團的銷售額要低于同期應收賬款余額,該客戶回款似乎不暢;尤其是2020年上半年,二者相差4038萬元,是否又說明,公司賬齡在1-2年的應收賬款(5264萬元)大部分是來自于天藥集團呢?
根據公司的前五大客戶情況,除天藥集團外,共同藥業另一重要大客戶為溢多利,后者是公司2017年第二大客戶、2019年第一大客戶、2020年上半年第三大客戶,對應銷售額分別為3056萬元、6658萬元、1259萬元;同期共同藥業對其的應收賬款余額為1346萬元、低于1000萬元(具體未知)、1131萬元。
從以上數據可以直觀地感覺到,相較于上市公司溢多利,共同藥業似乎給天藥集團提供了更長的賬期,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即便公司對天藥集團的銷售實質為對上市公司天藥股份(600488,股吧)銷售,對于同為上市公司身份的客戶,公司為何偏偏給天藥集團更多的“方便”呢?
另外,共同藥業個別客戶規模較小,但公司對其應收賬款卻位列前五。例如,2020上半年,公司對第五大客戶樟樹市賽凱醫藥原料有限公司銷售額為1167萬元,而應收賬款余額為1319萬元,而該客戶并未出現在共同藥業2017-2019年的前五大客戶名單之中,說明公司對該客戶的銷售基本上未回款。根據天眼查,該公司注冊資本僅為500萬元,實繳400萬元,參保人數為零。
此外,共同藥業應收賬款前五名中的保定市隆元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隆元達”)和隆回群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參保人數分別為3人、零人,然而,2019年年末公司對隆元達應收賬款卻達到1000萬元。
“蹊蹺”的大客戶
據舉報材料,在2017年、2018年,共同藥業向其最大客戶天津藥業銷售500噸17α-羥基黃體酮中間體(體現為雄烯二酮),銷售價格遠遠高于當年市場價(當年市場價為每千克400-480元,其與天津醫藥集團的平均單價為每千克505.22元。通過上述方式,虛構了應收賬款,從而虛構了收入和凈利潤。
在共同藥業的客戶名單中,天藥集團的確引人注目。
2017年和2018年,天藥集團為公司第一大客戶,銷售額分別為9022萬元、1.98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達27.04%、45.29%,銷售產品絕大部分為雄烯二酮。2017年和2018年,共同藥業向天藥集團銷售雄烯二酮的金額為8689萬元、1.95億元,占銷售總額的比重達96.31%、98.48%,2018年采購規模明顯增大。但2019年起,公司對天藥集團的銷售額卻驟然下滑,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別僅有4095萬元、1242萬元,并且銷售產品種類也發生了明顯變化:2019年,天藥集團向公司采購產品主要為螺內酯中間體,2020年上半年為17α羥基黃體酮。
銷售品種和銷售規模均發生明顯變化,令天藥集團與共同藥業間的交易顯得尤為“異常”。需要注意的是,天藥集團對共同藥業的業績貢獻還不止于此。
據招股書(上會稿),公司2019年年末應收賬款第三名的客戶為江西百思康瑞藥業有限公司(下稱“百思康瑞”),余額為1117萬元。根據天眼查,百思康瑞的第二大股東為天藥股份(600488.SH),持股比例為29.99%,而天藥集團正是天藥股份的最終實際控制人。
對于這一關鍵信息,共同藥業并未在招股書(上會稿)中做出披露。除百思康瑞外,共同藥業是否還存在其他與天藥集團相關的客戶,外界無從得知。但是,天藥集團作為共同藥業的大客戶,其相關企業同時也為公司客戶,為什么不合并計算?
此外,共同藥業招股書(上會稿)所披露其對溢多利的銷售金額與溢多利財報披露向其采購金額存在明顯差異。
根據溢多利2017年年報,溢多利當年從共同藥業的全資子公司湖北共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采購4769萬元。然而,根據共同藥業招股書(上會稿),2017年,公司對溢多利的銷售額為3056萬元,因此,按照當年增值稅稅率(17%)進行計算,溢多利2017年理論上應從共同藥業采購3682萬元,遠低于溢多利財報披露的采購金額。其他年份也存在類似差異。
溢多利2019年年報并未披露具體的供應商名稱。2019年,溢多利向前五名供應商分別采購1.18億元、8763萬元、7914萬元、6190萬元、5154萬元。同年,共同藥業向溢多利銷售6658萬元,因此考慮增值稅稅率后的采購額為7653萬元。由此來看,共同藥業很可能為溢多利前五名供應商之一,但具體采購額卻是無一對應。
那么,共同藥業對溢多利的實際銷售情況究竟如何,上述數據差異又是如何產生的?共同藥業或許需要給出一個解釋。
環保問題頻現 信披質量欠佳
舉報材料還指共同藥業隱瞞了環保處罰信息。
根據共同藥業招股書(上會稿),公司本次發行新股募集資金擬投資黃體酮及中間體BA生產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后能達到年產800噸BA(雙降醇)、200噸黃體酮生產能力,投資總額為6億元。
然而,根據十堰市生態環境局2018年10月24日發布的關于“湖北共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黃體酮及中間體BA生產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第二次信息公示,該項目同樣進行200噸/年黃體酮及800噸/年中間體BA的生產,并建設相應的配套設施,總投資規模卻為4億元。
在生產產品種類及產能完全一致的情況下,上述項目投資規模為何相差了2億元?如果不能給出合理的解釋,公司或許存在夸大投資所需資金規模的可能。
而且,公開材料顯示,共同藥業環保問題頻現,生產經營存在問題,但相關信息并未在招股書(上會稿)中進行披露。
根據公司所在地環保部門的信息,共同藥業及其子公司曾多次因環境污染問題被群眾投訴,甚至受到行政處罰。根據襄陽市生態環境局及湖北省環保廳披露信息,群眾多次舉報共同藥業排放廢氣、污水,影響周邊居民生活環境。
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信訪件顯示,共同藥業排放廢氣,沒有通過驗收手續,停業整頓多次屬于違規生產,居民訴求搬遷。現場檢查發現廠區和污水處理設施附近異味明顯,生產車間無配套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設施,整改不徹底。
根據十堰市生態環境局環境違法曝光臺,共同藥業的全資子公司共同生物因環保設施不正常運行,造成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相關規定,被處罰款1.82萬元;又因排放污水COD、BOD5、總磷、色度等多項污染物超標,被處罰款0.44萬元。然而,共同藥業在招股書(上會稿)中并未對上述信息進行披露。
2020年6月,證監會發布了《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8號——創業板公司招股說明書(2020年修訂)》。
其中,第33條規定,擬IPO公司應披露法律風險,包括重大技術、產品糾紛或訴訟風險,土地、資產權屬瑕疵,股權糾紛,行政處罰等方面對發行人合法合規性及持續經營的影響;第60條要求發行人披露報告期內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及受到處罰的情況,并說明對發行人的影響。
雖然上述處罰多發生在報告期(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之前,但對于高污染的藥品生產企業,投資者和監管部門有權獲知相關信息。
共同藥業未披露的不止上述信息。
2018年10月15日,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經現場檢查,宜城市共同藥業有限公司(共同藥業前身)已不符合國家出口原料藥有關生產要求,決定收回其《出口歐盟原料藥證明文件》,收回范圍為出口歐盟原料藥“去氫表雄酮”。
對此,共同藥業在其招股書(上會稿)中只字未提,并且奇怪的是,在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官網中,上述公告已經查不到了,相關信息目前僅在健康網可查。
2017年9月11日至14日,FDA對共同藥業位于宜城的工廠進行現場檢查,并于2018年8月下發警示函。
根據警示函的結論部分,FDA于2018年1月10日將公司列入66-40進口警報名單。根據FDA進口警報分類表,66-40意味著“自動扣押違反cGMP企業的藥品”。
雖然公司聲稱其出口至美國的產品不能直接作為原料藥產品在美國藥品生產廠商直接向下游加工,仍可出口其他中間體產品至美國市場。但從銷售情況看,這種影響并沒有公司所說的那樣樂觀。2017-2019年和2020年1-6月,公司對美國銷售收入分別為836萬元、269萬元、212萬元、-13萬元,2018年起明顯減少。雖然出口美國產品的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較低,對公司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影響有限,但FDA的警示函對其他國家可能產生示范效應,這似乎并不能成為公司不進行披露的理由。
對于文中問題,《證券市場周刊》記者已向共同藥業發去了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